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古今皆然。今逢盛世,修史著志,风起云涌。由是,家族文化亦得以弘扬。举目观之,诸多姓氏之族谱修成。修谱之风,方兴未艾。而史有国姓之称的我李氏族谱是修也不修?其必曰:当修!
我族乃庞大李姓世系之一小小支脉,何当修之?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庞大之体系,乃若干支脉之集合。无细胞之细,则无躯干之巨。细胞虽小,非可小视,于是,我族人方生修谱之念。念想既生,便一发而不可收,有志之士,接踵而起,奋斗不息。自一九八四年始,族人徽伍、善初等,前锋辟路,奔波于族群之中,着力调查,理出了入川始祖尚清公第三子黄农世系之脉络。二00三年之后,族人心甫,心潮等继而普查尚清公之长子化农世系后裔,且整理出相应材料。二00六年八月族议决定修谱,成立了修谱理事会等相应机构。经我族人同心协力,不懈奋斗,我《李氏尚清支谱》终于成卷面世。
《族谱》之诞生,乃我族可喜可贺之事也。本谱填补了自湖广上川至今四百年间我家族史之空白,初步理顺了支派逐代繁衍之状况,弄清了支派发展之来龙去脉。以资问祖者有根可寻,延续者有脉可依。免除后世者再生忘支失派之苦。若干年后,无论发展到多少支派,无论子孙后代走到何方何地,都要记住他们的祖先来自湖北麻城孝感洗脚河朱家巷,明末清初移民来到渝东大巴山区的大宁县通城里的李尚清是他们的入川始祖。
解读《族谱》,可增强家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面对族谱面对先人,任何妒恨、仇隙、争斗、冷漠都应在同一血脉中消融;相帮互助之亲情,定能在祖先的根系上得到綮紧。从而激励后人学习先祖艰苦创业之精神,继承先祖励精图治之传统,弘扬先祖和睦团结之家风,创造科学和谐、光辉灿烂之未来。当今正处社会转型时期,是非颠倒,原则丧失,道德沦丧,世风不古之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人小不敬老,学不尊师,强不扶弱;兄弟相争,父子相疏,内外相轻,凡照种种,不一而足。凡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中国人,无不深恶痛绝之。窃以为,无论我族如何繁衍,如何分支列派,均应牢记先祖们有益于修身养性,有益家道振兴,有益于族中团结,有益于国家昌盛,有益社会进步的诸多遗训及族规。望我族之人均能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上无愧于先祖,下无愧于后人。
总而言之,修谱之宗旨在于传承祖训,发掘张扬祖宗之功德,展示现代精英之业绩,总结族人兴旺发达之经验,弘扬深厚积淀之家族文化,倡导现实生活中族人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启迪、警醒、激励我族人锐意进取、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誓作强族强人,为家族之整合,为中华民族之复兴,为人类社会之科学发展,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尚清祖位下第十一代孙族谱主编李训炼谨序
二00八年秋